全文   书名   作者    编辑   ISBN  
耳穴治疗学(第二版)
 
 
 
耳穴治疗学(第二版)
作 者: 黄丽春
编 辑:付秋玲
点击次数:6760      评级指数: 评论星级
页 数:334页 开 本:16 版 次:1次
日 期:2017年2月 装 帧:简装  
ISBN:9787518923731    
价:¥58.00 折 扣: 无
书店价:¥58.00元 节 省:¥.00元
   
[本书暂无在线试读]
  内容简介:
作者在从事耳穴诊断治疗中,不断总结并撰写耳医学方面书籍,受到耳针工作者的欢迎。在耳穴研究中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 将耳穴从类型及功能上进行全面细致的归类,在《耳穴诊断学》著作中 介绍了耳穴各种诊断法及综合系列诊断法,并对临床常见病提出诊断及 鉴别诊断。在本书中总结了大量临床有效的取穴治疗及依据,并介绍了 耳穴的防病、美容、摄生、抗衰老,在耳穴诊治疾病的原理上做了叙述, 从而使耳穴诊断及治疗理论更加系统化、科学化、条理化,为从事耳穴 研究的工作人员提供较全面的应用范围。
  图书目录:

上篇基础理论


第一章耳穴治疗概论
第一节耳穴诊治源于中国
一、耳与经络关系的记载
二、耳与脏腑关系的记载
三、运用耳廓诊断疾病的记载
四、刺激耳廓防治疾病的记载
五、耳穴的记载
第二节现代耳穴诊治法的发展
一、耳穴应用和耳穴分布规律的形成
二、耳医学的发展


第二章耳廓解剖
第一节耳廓表面解剖名称
一、耳廓前面表面解剖名称
二、耳廓背面表面解剖名称
第二节耳廓的结构
一、耳廓的组织结构
二、耳廓的软骨与肌肉
三、耳廓的血管分布
四、耳廓的淋巴
五、耳廓的神经


第三章耳穴
第一节耳穴的定义
第二节耳穴的分布规律
第三节耳穴定位
一、耳垂
1.牙
2.下腭
3.上腭
4.舌
5.下颌
6.上颌
7.神经衰弱点
8.眼
9.内耳
10.扁桃体
11.面颊区
12.冠心沟
13.耳鸣沟
14.缺齿沟
15.肿瘤特异区1
16.低血压沟
17.身心穴
18.智齿
19.颞颌关节
二、对耳屏
1.腮腺
2.平喘
3.颞
4.额
5.枕
6.脑垂体
7.顶
8.晕区
9.神经衰弱区
10.脑
11.睾丸
12.丘脑
13.兴奋点
14.皮质下
15.癫痫点
三、轮屏切迹
1.脑干
2.喉牙穴
四、耳屏
1.屏尖
2.肾上腺
3.外鼻
4.饥点
5.渴点
6.降率穴
7.声门
8.咽
9.喉
10.内鼻
11.鼻咽
12.耳颞神经点
五、屏上切迹
外耳
六、对耳轮
1.颈椎
2.胸椎
3.腰椎
4.骶椎
5.尾椎
6.颈
7.胸
8.腹
9.肩背
10.肋胁
11.腰肌
12.骶髂关节
13.热穴
14.乳腺
15.肋缘下
16.腹外
17.甲状腺
七、对耳轮下脚
1.臀
2.坐骨神经
3.交感
八、对耳轮上脚
1.趾
2.跟
3.踝关节
4.髋关节
5.膝关节
6.外膝
7.腘窝
8.腓肠肌点
9.足心
10.股四头肌
11.足背
九、耳舟
1.指
2.锁骨
3.腕
4.肘
5.肩
6.肩关节
7.过敏区
8.风湿线
9.肾炎点
10.腋下
11.耳大神经点
十、三角窝
1.降压点
2.盆腔
3.神门
4.耳肝点
5.子宫(男性:内生殖器)
6.附件
7.宫颈
8.腹股沟
9.便秘点
10.输卵管
十一、耳轮脚
1.耳中
2.膈
十二、耳轮脚周围
1.口
2.食道
3.贲门
4.胃
5.十二指肠
6.小肠
7.大肠
8.阑尾
9.乙状结肠


十三、耳甲艇
1.肾
2.前列腺、内尿道(女)
3.输尿管
4.膀胱
5.肝
6.胆囊
7.胰
8.脐周
9.胆道
10.糖尿病点
11.腹水点
12.肝肿大区
13.腹胀区
14.醉点
15.下焦
十四、耳甲腔
1.心
2.肺
3.气管
4.支气管
5.脾
6.三焦
7.结核点
8.脾肿大区
9.血液点
十五、屏间切迹
1.内分泌
2.目1
3.目2
4.升压点
5.卵巢
6.促性腺激素点
十六、耳轮
1.耳尖
2.肛门
3.外生殖器
4.尿道
5.直肠
6.肝阳
7.轮1~轮6
8.枕小神经点
9.肿瘤特异区1
10.肿瘤特异区2
11.外交感
12.动情穴
十七、耳背穴
1.下肢后沟
2.坐骨神经后沟
3.脊柱沟
4.胃肠沟
5.脑后沟
6.耳背尾椎
7.耳背骶椎
8.耳背腰椎
9.耳背胸椎
10.耳背颈椎
11.颈椎3、4
12.颈椎6、7
13.耳背耳大神经点
14.颈后三角区
15.耳背腘窝
16.耳背坐骨神经
17.坐骨神经三角区
18.胆囊区
19.十二指肠球结节区
20.多梦区
21.聪明点
22.睡眠深沉穴
23.快活点
24.网球肘
25.肩三点1
26.肩三点2
27.肩三点3
28.上耳根
29.中耳根
30.下耳根
31.耳背肿瘤特异区1


第四章耳穴类型分类
一、相应部位穴位
二、五脏六腑穴位
三、神经系统穴位
四、内分泌系统穴位
五、特定穴位
六、耳背穴位及其他


第五章耳穴功能
一、神经系统穴位
1.神门
2.枕
3.额
4.颞
5.皮质下
6.交感
7.脑干
8.坐骨神经
9.丘脑
10.耳颞神经点
11.脑
12.顶
13.耳大神经点
14.迷走神经点(耳中)
15.迷走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混合神经刺激点
16.枕小神经点
二、内分泌系统穴位
1.脑垂体
2.内分泌
3.肾上腺
4.胰腺
5.甲状腺
6.卵巢
7.睾丸
8.促性腺激素点
三、特定穴
(一)特定点
1.升压点
2.降压点
3.糖尿病点
4.降率点
5.平喘
6.肾炎点
7.结核点
8.耳肝点
9.腹水点
10.便秘点
11.饥点
12.渴点
13.热穴
14.癫痫点
15.身心穴
16.快活点
17.神经衰弱点
18.睡眠深沉穴
19.聪明穴
20.动情穴
21.醉点
22.血液点
23.速听点
24.兴奋点
25.网球肘点
(二)特定区
1.过敏区
2.神经衰弱区
3.多梦区
4.晕区
5.腹胀区
6.肝肿大区
7.脾肿大区
8.面颊区
9.肿瘤特异区1
10.肿瘤特异区2
11.十二指肠球结节区
12.胆囊区
(三)特定三角
1.颈后三角区
2.坐骨神经三角
3.肩三角
4.胸三角
5.胃三角
6.皮质下三角
7.颌三角
8.妇科三角
9.鼻咽三角
(四)特定沟
1.心律不齐沟
2.低血压沟
3.上缺齿沟
4.下缺齿沟
5.耳鸣沟
6.脊柱沟
7.胃肠沟
8.脑后沟
9.下肢后沟
10.坐骨神经后沟
(五)特定线
1.脊柱线
2.风湿线
3.生殖线
4.兴奋线
(六)特定经
(七)特定轴
1.神经轴
2.情绪轴
3.运动轴
四、五脏六腑穴位
1.心
2.肝
3.脾
4.肺
5.肾
6.膀胱
7.胆
8.胃
9.大肠
10.小肠
11.三焦
五、相应部位穴位
1.口
2.食道
3.贲门
4.十二指肠
5.阑尾
6.气管
7.支气管
8.咽
9.喉
10.声门
11.内鼻
12.鼻咽
13.外鼻
14.外耳
15.内耳
16.眼
17.扁桃体
18.上颌
19.下颌
20.颞颌关节
21.上腭
22.下腭
23.舌
24.牙
25.喉牙穴
26.腮腺
27.膈
28.盆腔
29.附件
30.宫颈
31.子宫(内生殖器)
32.输卵管
33.腹股沟
34.前列腺
35.内尿道
36.尿道
37.输尿管
38.外生殖器
39.腰椎
40.骶椎
41.尾椎
42.颈
43.胸
44.下焦(少腹)
45.直肠
46.肛门
47.颈椎
48.胸椎
49.腹
50.肋缘下
51.肋胁
52.腰肌
53.肩背
54.乳腺
55.髋关节
56.膝关节
57.膝
58.踝关节
59.跟
60.趾
61.足心
62.股四头肌
63.股外侧
64.股内侧
65.骶髂关节
66.臀
67.腘窝
68.腓肠肌点
69.锁骨
70.肩关节
71.肩
72.肘
73.腕
74.指
75.腋下
76.腹外
77.胆道
78.足背
79.脐
80.智齿
六、耳背及其他穴位
1.耳背耳大神经点
2.耳背颈椎
3.颈3、颈4
4.颈6、颈7
5.耳背胸椎
6.耳背腰椎
7.耳背尾椎
8.耳背坐骨神经
9.耳背腘窝
10.肩三点1
11.肩三点2
12.肩三点3
13.上耳根
14.中耳根
15.下耳根
16.耳背心
17.耳背肝
18.耳背脾
19.耳背肾
20.耳背肺
七、其他穴位
1.耳尖
2.屏尖
3.目1
4.目2
5.肝阳
6.轮1~轮6


第六章耳穴功能归类
一、十止
1.止痛
2.止晕
3.止惊
4.止咳
5.止喘
6.止痒
7.止鸣
8.止带
9.止吐
10.止酸
二、六对
1.镇静、兴奋
2.降压、升压
3.降率、强心
4.止血、活血
5.利尿、止遗
6.通便、止泻
三、利五官
1.利咽
2.明目
3.助听
4.鼻通
5.美容
四、三抗
1.抗过敏
2.抗感染
3.抗风湿
五、退烧
1.主穴
2.配穴
六、三调整
1.调整自主神经功能
2.调整内分泌功能
3.调整月经周期、经量
七、两补
1.补肾
2.补血
八、三健
1.健脑
2.健肝血
3.健脾助运
九、其他功能
1.催乳
2.理气消胀
3.降糖
4.解痉
5.利胆
6.安眠
7.收敛汗液(止汗)
中篇治疗总论


第七章耳穴治疗总论
第一节耳穴治疗特点
一、应用范围广
二、能防能治
三、副作用少
四、可补中药体针之不足
五、简便易行
第二节耳穴治疗适应证及禁忌证
一、耳穴治疗适应证
二、耳穴治疗禁忌证
第三节耳穴治疗方法
一、耳毫针法
二、耳穴贴压法
三、放血法
四、耳穴埋针法
五、耳穴电针法
六、耳穴药物注射法
七、割耳敷药法
八、耳穴贴膏法
九、耳灸法
十、耳穴综合疗法
十一、放射性同位素疗法
十二、磁疗法
十三、光针法
十四、耳夹法
十五、耳穴梅花针
十六、耳穴按摩法
第四节耳穴治疗取穴原则
一、相应部位取穴
二、根据脏腑辨证和经络学说取穴
三、按现代医学理论,发病原因,病理形态学变化取穴
四、依穴位功能取穴
五、经验取穴
第五节耳穴治疗手法
一、根据钥匙和锁孔学说,施以手法
二、根据耳廓与人体控制关系
三、耳廓神经分布与人体脏腑、四肢的关系
四、根据毛发分布规律学说
五、根据病理形态学与疾病相关的解剖部位形态
第六节耳穴治疗中常见的反应
一、耳廓反应
二、患部反应
三、经络反应
四、全身反应
五、闪电反应
六、连锁反应(又称额外收获)
七、延缓反应
八、适应反应
九、迟钝反应
十、反效应
下篇治疗各论


第八章耳穴治疗各论
第一节内科疾病
一、消化系统疾病
(一)胃炎
(二)胃、十二指肠溃疡
(三)十二指肠球炎
(四)急性胃肠炎
(五)胰腺炎
(六)便秘
(七)腹泻
(八)反酸、恶心
(九)膈肌痉挛(呃逆)
(十)食管炎
(十一)胃肠功能紊乱
(十二)消化不良
(十三)慢性肝炎
(十四)肝炎后综合征
二、呼吸系统疾病
(一)支气管炎
(二)支气管哮喘
(三)胸痛
(四)感冒
三、循环系统疾病
(一)高血压
(二)低血压
(三)心律不齐沟
(四)心律失常
(五)心血管神经官能症
(六)脑血管意外
(七)无脉症
(八)心肌炎
(九)风湿性心脏病
四、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一)神经衰弱
(二)多梦
(三)头痛
(四)头晕
(五)脑震荡后遗症
(六)三叉神经痛
(七)面肌痉挛
(八)面神经麻痹
(九)幻肢痛
(十)癫痫
(十一)癔症
(十二)精神分裂症
(十三)忧郁、焦虑、神经紧张
(十四)疲劳综合征
(十五)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五、内分泌系统疾病
(一)糖尿病
(二)尿崩症
(三)甲状腺功能亢进
(四)甲状腺功能减退
(五)肾上腺功能低下
(六)库欣综合征
六、泌尿系统疾病
(一)肾小球肾炎
(二)肾盂肾炎
第二节外科疾病
一、软组织损伤
二、落枕
三、肩关节周围炎
四、关节炎
(一)风湿性关节炎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
(三)骨性关节炎
五、痛风
六、腰椎骨质增生
七、肾虚腰痛
八、腰棘间韧带、椎旁韧带劳损
九、骶髂关节炎
十、坐骨神经痛
十一、臀部肌纤维炎
十二、腓肠肌痉挛
十三、跟痛、跟骨骨质增生
十四、足底痛
十五、颈椎病
十六、多发性肌纤维炎
十七、肩背肌纤维炎
十八、肱骨外上踝炎、肱骨内上踝炎(网球肘)
十九、腕管综合征
二十、狭窄性腱鞘炎
二十一、腱鞘囊肿
二十二、雷诺病
二十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二十四、血栓性静脉炎
二十五、胆结石、胆道系统感染
二十六、红斑肢痛症
二十七、泌尿系统结石
二十八、膀胱炎
二十九、前列腺炎
三十、睾丸、附睾丸炎
三十一、尿道炎
三十二、遗尿症
三十三、尿频
三十四、遗精
三十五、阳痿
三十六、尿潴留
三十七、尿失禁
三十八、直肠脱垂
三十九、痔疮
四十、急性阑尾炎
四十一、慢性阑尾炎
四十二、肋软骨炎
四十三、肋间神经痛
四十四、乳腺小叶增生
四十五、乳腺炎
四十六、急性淋巴结炎
四十七、慢性淋巴结炎
四十八、丹毒
四十九、单纯性甲状腺肿
第三节五官科疾病
一、内耳眩晕症
二、耳鸣
三、听力下降、耳聋
四、中耳炎
五、耳痛
六、鼻炎
七、过敏性鼻炎
八、副鼻窦炎
九、鼻咽炎
十、鼻衄
十一、嗅觉失灵
十二、扁桃体炎
十三、急性咽喉炎
十四、慢性咽喉炎
十五、喉炎
十六、声带麻痹、声音嘶哑
十七、咽喉异物感(梅核气)
十八、复发性口腔溃疡
十九、颞颌关节紊乱
二十、牙周炎
二十一、牙龈出血
二十二、牙痛
二十三、龈炎
二十四、舌痛
二十五、舌咽神经痛
二十六、舌质麻木
二十七、急性结膜炎
二十八、睑腺炎、麦粒肿、霰粒肿
二十九、球结核膜出血
三十、近视
三十一、青光眼
三十二、中心性视网膜炎
三十三、视神经萎缩
三十四、眼睑痉挛
第四节妇科疾病
一、月经不调
二、痛经
三、闭经
四、功能性子宫出血
五、宫颈炎
六、子宫内膜炎
七、输卵管炎
八、卵巢炎
九、附件炎
十、带症
十一、盆腔炎
十二、绝经期症候群
十三、子宫脱垂
十四、少乳
十五、妊娠呕吐
十六、产后出血
第五节皮肤病
一、皮肤瘙痒症
二、荨麻疹
三、接触性皮炎
四、带状疱疹
五、痤疮
六、扁平疣
七、神经性皮炎
八、脂溢性皮炎
九、黄褐斑
十、白癜风
十一、酒渣鼻
十二、盘状红斑狼疮
十三、湿疹
十四、多汗症
十五、脱发
十六、牛皮癣
十七、玫瑰糠疹
十八、皮肤划痕症
十九、瘢痕疙瘩
二十、结节性痒疹
二十一、结节性红斑
二十二、鱼鳞癣


第九章耳穴防病、美容、保健
第一节耳穴防病
一、预防感冒
二、预防晕车、晕船、晕机
三、预防输血(液)反应
四、戒烟
五、竞技综合征
六、流行性腮腺炎
第二节耳穴美容
第三节耳穴摄生保健抗衰老
一、衰老与早衰
二、衰老的征象
三、衰老的防治
四、耳穴防衰老的常用方法


附录耳穴治疗取穴图示


参考文献

相关图书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如果您阅读过本书,或对本书有所了解,欢迎您发表自己的评论。您的评论将被网络上成千上万的读者所共享,我们将对您的支持深表感谢。
      您的评论在提交后将经过我们的审核,也许您需要等待一些时间才可以看到。谢谢合作。
.
1 花卉礼仪200问
2 木材材积表大全
3 2012在职攻读硕士..
4 于康家庭营养全书—中..
5 有效康复糖尿病 打破..
6 2012在职攻读硕士..
7 国际科学技术发展报告..
8 百日出栏养猪法(修订版)
9 2016年版中国科技..
10 名医偏方治百病大全集
11 中国秘方全书
12 糖尿病怎么吃怎么养大全集
13 2012在职攻读硕士..
14 瑜伽基础入门大全
15 超声医学(第四版)(..
 
.
1 2012在职攻读硕士..
2 果园山林散养土鸡
3 胃肠病怎么吃怎么养大全集
4 黄帝内经女人养颜养生..
5 老爸老妈健康长寿经大全集
6 中国秘方全书
7 蚯蚓养殖技术与应用
8 胎宝宝的第一营养书
9 2012在职攻读硕士..
10 2012在职攻读硕士..
11 2012在职攻读硕士..
12 婴幼儿常见病预防护理..
13 2012在职攻读硕士..
14 2012在职攻读硕士..
15 足浴保健与足底按摩大全集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5号 邮编:100038 客服热线:010-58882938 Fax:010-58882953
版权所有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02443-3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852号 
Copyright (C) 2010 OneBook. All Rights Reserved!
反盗版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