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书名   作者    编辑   ISBN  
大豆深加工的原理发现与技术发明
 
 
 
大豆深加工的原理发现与技术发明
作 者: 李荣和 姜浩奎
编 辑:孙江莉
点击次数:5420      评级指数: 评论星级
页 数:266页 开 本:16 版 次:1次
日 期:2016年10月 装 帧:简装  
ISBN:9787518920167    
价:¥86.00 折 扣: 无
书店价:¥86.00元 节 省:¥.00元
   
[本书暂无在线试读]
  内容简介:
      面对我国大豆产业日益萎缩退化的严峻局面,作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大豆深加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大豆与植物蛋白专业委员会”常务秘书长,本人深感责任重大。为将一生研究发现的大豆深加工原理与发明的工业工程化专利技术,奉献给大豆产业的振兴、实现光复我国“世界大豆故乡”优势地位的梦想,这便是作者著述本书的初衷。大豆产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计民生,大豆不仅是人类最主要的优质蛋白与脂肪营养素的来源,而且是唯一一种能从大气中摄取氮素营养、改良耕地土壤结构的农作物。党中央、国务院再三强调我国耕地17亿亩的底线不能突破。17亿亩是一个量化概念,更重要的是17亿亩耕地的土壤质量优劣才是关乎粮食产量安全的关键因素。据调查,我国耕地质量退化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2015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约为102亿亩,仅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6%,大豆种植面积急骤减少,使我国已失去科学轮茬耕作的基础,而进口大豆量至2015年已高达8169万t,平均每个中国人分摊进口大豆近50kg,廉价进口大豆虽然可减少外汇支出、降低大豆制品成本,但却不能改善与提高我国国土耕地质量。东北黑土层已由50年前的100cm,退化至30cm以下,在东北再也见不到“满山遍野大豆高粱”的景象,造成如此触目惊心农业现实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放弃种植大豆的后果。为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肥沃的、耕层结构良好的国土资源,发展大豆种植业是任何历史时期绝不可忽视的重要国策。作者在大豆深加工工业工程化实践过程中,自认为一部分有价值的加工原理发现与专利技术发明内容尚未充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例如作者首次提出的大豆加工生物学特性中的“大豆蛋白分子高频降解原理”证明大豆蛋白经高频电场适宜剂量处理可由高分子向低分子转化、由非水溶性向水溶性转化。目前国内外大豆蛋白改性技术只能使大豆蛋白由低分子向高分子转化、水溶性向非水溶性改变,尚未见在大豆总蛋白含量不变的前提条件下能使水溶性蛋白含量提高的技术。而大豆加工制品,如豆腐、豆浆、分离蛋白等产品的主要成型原料物质均为水溶性大豆蛋白,高频降解提高大豆中水溶性蛋白含量(详见334节,336节)的原理发现,相当于在不增加农业投入、不增加大豆种植面积的前提下,使大豆加工制品得率提高、产品品质改善。又如:大豆产业组成的最主要行业是大豆种植业,种植业兴衰的决定因素是农民,农民有无种植大豆的积极性的关键在于收益高低。作者发明的“大豆功能因子连续提取”专利技术实施投产后,生产的“高纯度大豆低聚肽”出口离港价为382美元/kg,“高染料木苷含量大豆异黄酮”出口价为1200美元/kg,出口售价与成本价之比≥6∶1。如采取“工业反哺农业”的方式,由大豆功能因子加工企业与种豆农户组成“产、加、销一体化合作社”,从加工业的高附加值中提取部分利润,以“工业反哺农业”的方式让利于豆农,使种豆农田成为大豆加工业的“第一车间”,豆农为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原料大豆,同时获得高额“反哺”。种豆收益如能高于种植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在高效益刺激下,农民自然乐于种植大豆,大豆种植业的光复将指日可待(详见本书第10章)。本书作者一生在大豆深加工领域曾获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12项、获国家与省级政府科技奖励12次,在评价这些专利与奖励的过程中,自然形成褒贬不一的分歧,作者不可能与评议专家学者逐一促膝深谈。本书出版后,将可作为“知我非我,其惟春秋”的一份具有实验数据与工程实践的、科学评价的文字凭证。人的一生在大自然的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任何人都不可能在有限的一生中实现所有的梦想。采用本书作者发明专利技术生产的“高纯度大豆低聚肽”“高染料木苷(Genistin)含量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大豆低聚糖、大豆复合功能因子等新产品,在试验与研发过程已显示出安全可靠的医疗保健功效,但根据我国的相关《法规》要求,目前上述新产品在未获保健食品或药品批准文号前,只能作为中间原料销售,大部分高额附加值被中间商与从事大豆终端产品深加工开发的国外终端产品加工者获取。本书作者在大学时代,从书本上曾读过“大豆养育了中华民族”的名言,作者为研究提取大豆中“养育中华民族”的有效成分,已耗尽毕生精力,如何将作者的发明专利技术提取的功效成分研发成医疗保健终端产品,使本书的试验结果能科学地重现于人体保健、延长人类寿命、为“健康中国”战略作出实际贡献,这才是作者梦寐以求的目标与本书出版发行的真正价值所在。但今后究竟能开发出多少新药与保健食品已非本书作者所能预测。作者虽然作为“终身科技奖获得者”仍受聘工作于长春大学教学科研第一线,但在有生余年恐怕难以实现上述追求。本书蒙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不吝发行,此举对于作者的发明专利推广、实施,将起到作者本人不可能完成的、积极地推动作用。读者如以本书介绍的发明专利技术生产“中间原料”作为“攀登”的过渡阶梯,进一步研发大豆医药、保健终端产品,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收效。本书著述的内容大部分为作者从事大豆深加工产业工程化实践获得的、国内外授权的发明专利技术与新发现的加工原理,少部分内容是为了体现本书内容的连续性、完整性,而引用的部分国内外有关文献,在本书即将问世之际特向有关文献编、著作者致以敬谢之意。本书作者将利用本书出版的难得机遇,诚恳地向有关专家、学者、工业工程化第一线生产实践工作者学习交流,在具有试验数据与工程实践基础上的争鸣中不断完善大豆深加工科研与工业工程化设计思维,为我国大豆产业的光复、振兴、发展做出实际贡献。
  图书目录:

1 大豆加工生物学特性
1.1 大豆在自然界氮、碳循环过程的重要作用
1.2 大豆有机组分形成的“负相关规律”
1.3 大豆加工用原料品种的遗传生物学特性
1.3.1 具有蛋白、脂肪“相对双高”遗传生物学特性的大豆加工品种
1.3.2 具有“高蛋白”遗传生物学特性的大豆加工品种
1.3.3 具有“高油”遗传生物学特性的大豆加工品种
1.3.4 具有医疗保健功能因子含量高及其他适于加工生物学特性的大豆加工品种


2 大豆种子形态结构与加工的关系
2.1 大豆种子形态结构
2.1.1 大豆子叶
2.1.2 大豆胚
2.1.3 大豆种皮
2.2 大豆子叶细胞解剖形态与加工关系
2.2.1 大豆子叶细胞的解剖形态
2.2.2 “细胞粉碎”与“粉粒重组”的原理发现
2.3 大豆种皮细胞解剖形态与加工关系
2.3.1 大豆种皮细胞的解剖形态
2.3.2 大豆种皮的化学成分


3 大豆蛋白质的加工原理发现与技术发明
3.1 大豆蛋白质命名与检测方法的商榷
3.2 大豆蛋白质“热致变性”临界温度的研究
3.2.1 大豆蛋白质“热致变性”临界温度的确定
3.2.2 传统大豆加工应用“热致变性”的原理
3.3 大豆蛋白分子高频降解与改性的原理发现与技术发明
3.3.1 生产领域对大豆蛋白功能性的不同需求
3.3.2 “大豆蛋白分子高频降解改性设备”设计的原理依据
3.3.3 “大豆蛋白分子高频降解改性设备”说明
3.3.4 高频降解改性技术对提高大豆水溶性蛋白的效应研究
3.3.5 大豆蛋白高频降解改性技术的双向调节效应
3.3.6 “大豆蛋白分子高频降解改性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应用意义
3.3.7 “高蛋白速溶豆粉”生产工艺
3.4 改善公众大豆蛋白营养状况与“理想氨基酸比值”的关系
3.4.1 氨基酸与“理想氨基酸比值”
3.4.2 不同种类食物复配、改善“氨基酸比值”的实例3.5用于添加面制食品大豆粉的专利发明
3.5.1 用于面制食品添加大豆粉的生产方法
3.5.2 大豆蛋白粉的应用前景分析


4 大豆浓缩蛋白生产技术改进与技术发明
4.1 大豆浓缩蛋白生产现状与存在问题
4.2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工艺改进措施
4.3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加工下游副产物——“废糖蜜”的开发利用
4.3.1 “大豆复合功能因子”的有机化学成分分析
4.3.2 人体对大豆复合功能因子建议摄入量的确定
4.3.3 “大豆复合功能因子”的急性毒性试验
4.3.4 大豆复合功能因子的类雌激素作用试验
4.3.5 大豆复合功能因子调节免疫功能试验
4.3.6 大豆复合功能因子对提高血清SOD活性的影响试验
4.4 大豆复合功能因子的应用前景分析
4.4.1 关于核酸的争辩及大豆核酸的应用前景分析
4.4.2 大豆复合功能因子在保健化妆品与食品的应用优势
4.4.3 大豆复合功能因子市场前景预测
4.5 大豆浓缩蛋白与面粉复配型“高蛋白面粉”
4.5.1 “高蛋白面粉”在面制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
4.6 醇法生产的高变性大豆浓缩蛋白与普通熟化的大豆蛋白表观消化率的比较试验


5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技术改进与技术发明
5.1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现状与存在问题
5.1.1大豆分离蛋白的分类
5.1.2大豆分离蛋白的技术缺陷
5.2杀灭大豆中有害生理活性蛋白与保持大豆蛋白加工功能性“理想平衡点”的原理发现


5.2.1 大豆中的生理活性有害蛋白
5.2.2 大豆蛋白NSI值与加工功能的相关性
5.2.3 大豆生理活性有害蛋白与大豆蛋白加工功能性“理想平衡点”的选择
5.3 脲酶阴性、无豆腥味、可直接食用的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方法
5.4 脲酶阴性、无豆腥味、可直接食用的大豆分离蛋白的科技进步作用
5.4.1 脲酶阴性、无豆腥味、可直接食用的大豆分离蛋白产品概述
5.4.2 “脲酶阴性、无豆腥味、可直接食用的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方法”发明专利的新颖性、创造性
5.4.3 “脲酶阴性、无豆腥味、可直接食用的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方法”发明专利的适用性
5.4.4 “脲酶阴性、无豆腥味、可直接食用的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方法”发明专利的技术优势
5.4.5 “脲酶阴性、可直接食用的大豆分离蛋白”的食用安全性与获奖情况
5.5 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得率的技术发明
5.5.1 在原料豆粕中蛋白含量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水溶性蛋白的技术发明
5.5.2 在美国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的“酶解大豆蛋白”发明专利说明


6 大豆膳食纤维开发利用的原理发现与技术发明
6.1 大豆膳食纤维的开发利用现状
6.2 大豆膳食纤维的开发前景预测
6.3 大豆膳食纤维防治“现代生活方式疾病”的动物实验验证
6.3.1 试验方法与内容
6.3.2 大豆膳食纤维对血糖的影响
6.3.3 大豆膳食纤维对血脂的影响
6.3.4 大豆膳食纤维对血清尿素氮含量的影响
6.3.5 大豆膳食纤维对排便情况的影响
6.4 大豆加工湿豆渣预测生成量的数学公式设计
6.5 “无废渣、无废水、超微纳米大豆制品的生产方法”发明专利内容概述
6.6 无废渣、无废水“快餐豆腐脑粉”的生产工艺与原理分析


6.7 “无废渣、无废水盒装豆腐(或称‘内酯豆腐’)”的生产工艺与原理分析
6.8 无废渣、无废水速溶豆奶粉的生产原理与工艺
6.8.1 无废渣、无废水、高蛋白速溶豆奶粉产生的背景
6.8.2 无废渣、无废水速溶豆奶粉的生产优点
6.8.3 “湿法、去种皮、预熟化、无渣生产方法”生产“豆奶粉”的方法
6.8.4 “干法、无废渣、无废水豆奶粉”生产工艺
6.8.5 “湿法、不去皮、无废渣、无废水、全质豆奶粉”生产方法
6.8.6 大豆种皮深加工技术原理与工艺


7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加工的原理发现与技术发明
7.1 “大豆肽”与“高纯度大豆低聚肽”的概念
7.2 “肽”的医疗保健特殊功能
7.3 NSI值=100%的大豆肽的生产方法
7.3.1 通过蛋白煮沸变性,生产NSI值=100%大豆肽的方法
7.3.2 通过蛋白酸沉变性原理生产NSI值=100%大豆肽的方法
7.4 无异味、高纯度大豆低聚肽的生产方法
7.4.1 以豆粕为原料生产无异味、高纯度大豆低聚肽的方法
7.4.2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生产无异味、高纯度大豆低聚肽的方法
7.5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的产品理化指标评价
7.5.1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发明专利产品的理化指标与同类产品的比较
7.6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的实际应用效果
7.6.1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投产后的经济效益情况
7.6.2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在缓解疲劳方面的实际应用效果
7.7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医疗保健功效的动物试验验证
7.7.1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
7.7.2 长期服用高纯度大豆低聚肽实验动物负重游泳试验
7.7.3 口服高纯度大豆低聚肽短时间内抗疲劳效果试验
7.7.4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对血清尿素氮的影响试验
7.7.5 口服高纯度大豆低聚肽对小鼠肝糖元影响的试验
7.7.6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对小鼠血糖的影响试验
7.7.7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对小鼠血液黏度的影响试验
7.7.8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对小白鼠的急性毒性试验——LD50的测定
7.8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的生物学特性与应用前景分析
7.8.1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的快速吸收、高溶解性、高NSI值理化特性医疗保健方面的应用前景
7.8.2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非兴奋剂特性与食用安全性在快速提高体能方面的应用
7.8.3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的氨基酸组成与治疗高血压病的关系
7.8.4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的解酒防醉功效
7.8.5 大豆肽中不同氨基酸排序、组合与抗癌功效
7.8.6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在食品加工业与轻化工业的应用前景预测
7.8.7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快速吸收快速转化体能”的特性在运动营养食品方面的应用前景


8 大豆异黄酮与“高染料木苷含量大豆异黄酮”的加工原理发现与技术发明
8.1 关于大豆异黄酮异构体种类与命名的商榷
8.2 大豆异黄酮医疗保健功能的文献引用综述
8.2.1 大豆异黄酮的类雌激素作用
8.2.2 大豆异黄酮的抗肿瘤作用
8.2.3 大豆异黄酮对人体的其他医疗保健功效
8.3 “高染料木苷含量大豆异黄酮”产生的背景
8.3.1 大豆异黄酮与人体雌激素具有“相似基本结构与功能”的理论未能指导生产与应用实践
8.3.2 日本对大豆异黄酮产品质量的量化指标要求
8.3.3 国外关于大豆异黄酮不同异构体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能力差异的报道
8.3.4 目前市售大豆异黄酮产品类雌激素功效微弱的成因分析
8.3.5 高染料木苷含量大豆异黄酮类雌激素功效的人群实验验证
8.4 “高染料木苷含量大豆异黄酮”抗癌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动物试验
8.4.1 高染料木苷含量大豆异黄酮对肝癌模型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
8.4.2 “高染料木苷含量大豆异黄酮”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动物试验
8.5 大豆异黄酮人均每日摄入量计算公式的设计
8.6 大豆异黄酮类雌激素功能的应用安全性讨论
8.6.1 医学实践关于雌激素致癌的歧见记载
8.6.2 大豆异黄酮食用安全性国内外的历史与现实鉴证
8.6.3 日本国以本书作者研制的大豆异黄酮(染料木苷83.90%、大豆苷10.30%,G∶D=8.15∶1)为试材,所作的安全性试验
8.7 “高染料木苷含量大豆异黄酮”有关生产原理的发现与生产技术发明
8.7.1 “高染料木苷含量大豆异黄酮”生产原理
8.7.2 “高染料木苷含量大豆异黄酮”的生产方法
8.7.3 提高普通市售大豆异黄酮医疗保健功效的措施


9 大豆功能因子连续提取的原理发现与技术发明
9.1 以豆粕为原料,连续提取大豆肽、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大豆低聚糖的生产方法
9.2 以大豆加工废水为原料,连续提取大豆蛋白、核酸、低聚糖、异黄酮、皂苷的方法
9.3 大豆低聚糖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解决建议
9.3.1 关于大豆低聚糖分类命名的商榷
9.3.2 分离提纯大豆低聚糖发现的问题与解决建议
9.4 大豆低聚糖生物学特性及其在食品加工与人体保健方面的应用
9.4.1 大豆低聚糖在食品加工方面的应用
9.4.2 以大豆加工黄浆水为原料提取大豆低聚糖
9.4.3 国内外关于大豆低聚糖医疗保健功能常识的综述
9.5 大豆皂苷的功效发现与技术发明
9.5.1 有关大豆皂苷的常识简介
9.5.2 几项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大豆皂苷疗效特例
9.6 大豆皂苷的加工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9.6.1 大豆皂苷在大豆种子中不同部位的含量不同
9.6.2 大豆皂苷的溶解生物学特性在分离提取工艺上的应用
9.6.3 大豆皂苷两性分子亲水、疏水的加工生物学特性
9.6.4 大豆皂苷色泽、气味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对措施
9.6.5 大豆皂苷医疗保健功效的常识简介
9.7 大豆皂苷医疗保健功效的动物试验验证
9.7.1 大豆皂苷对血清溶血素的影响试验
9.7.2 大豆皂苷的调节免疫功能试验
9.7.3 “益寿宁”延长果蝇寿命试验
9.7.4 大豆皂苷延缓衰老试验
9.7.5 大豆皂苷的安全性研究


10 本书作者的发明专利技术对光复我国大豆产业的作用
10.1 大豆在国计民生中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10.1.1 人体必需的优质植物蛋白源
10.1.2 大豆的历史考证及其医疗保健功效综述
10.1.3 大豆在保护国土耕地资源方面的重要作用
10.2 古今中外关于大豆与大豆制品的法规定位及其对大豆产业的影响
10.2.1 我国应从国外大豆产业发展历程汲取的有益借鉴
10.2.2 大豆与大豆制品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医疗保健地位
10.3 我国大豆产业的现状
10.3.1 我国大豆加工业面临的困局
10.3.2 我国大豆种植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
10.4 本书作者的发明专利技术对于提高种豆农民实际收益的作用
10.4.1 我国为振兴大豆产业采取补救政策的历史回顾
10.4.2 本书作者的发明专利技术对于提高种豆农民实际收益的作用

相关图书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如果您阅读过本书,或对本书有所了解,欢迎您发表自己的评论。您的评论将被网络上成千上万的读者所共享,我们将对您的支持深表感谢。
      您的评论在提交后将经过我们的审核,也许您需要等待一些时间才可以看到。谢谢合作。
.
1 花卉礼仪200问
2 木材材积表大全
3 2012在职攻读硕士..
4 于康家庭营养全书—中..
5 有效康复糖尿病 打破..
6 2012在职攻读硕士..
7 国际科学技术发展报告..
8 百日出栏养猪法(修订版)
9 2016年版中国科技..
10 名医偏方治百病大全集
11 中国秘方全书
12 糖尿病怎么吃怎么养大全集
13 2012在职攻读硕士..
14 瑜伽基础入门大全
15 超声医学(第四版)(..
 
.
1 2012在职攻读硕士..
2 果园山林散养土鸡
3 胃肠病怎么吃怎么养大全集
4 黄帝内经女人养颜养生..
5 老爸老妈健康长寿经大全集
6 中国秘方全书
7 蚯蚓养殖技术与应用
8 胎宝宝的第一营养书
9 2012在职攻读硕士..
10 2012在职攻读硕士..
11 2012在职攻读硕士..
12 婴幼儿常见病预防护理..
13 2012在职攻读硕士..
14 2012在职攻读硕士..
15 足浴保健与足底按摩大全集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5号 邮编:100038 客服热线:010-58882938 Fax:010-58882953
版权所有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02443-3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852号 
Copyright (C) 2010 OneBook. All Rights Reserved!
反盗版举报